温莎大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南澳大学

南澳大学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党委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加拿大温莎大学世界排名2024-04-24南澳大学江西航空大学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党委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以创建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契机,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 ”构建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三全育人”师生成长共同体。学院党委优化支部设置,将科研支部建在团队上、教工支部建在教学系上、研究生支部建在学位点上、本科生支部建在专业上,贯通学科纽带、传承红色基因,形成“教工—研究生—本科生”三级党支部联络体系,20个师生党支部成为育人“主心骨”。学院1个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教工党支部入选福建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申报的《理工大学是什么》作为福建省湖北大学商贸学院组织育人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学院党委倡导教师践行“四个引路人”,争当“大先生”,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每学期初举办“教师思政上什么大学好课”,邀请曾明荣、黄惠莉、许绿丝等“身边的榜样”分享教学育人心得和工作经验;开设教授思政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上思政课;聚焦大国工匠精神培养,结合学科特点深化思政供给侧改革,延展思政臂膀、延拓组织半径,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了“话工场—青年说—学生大讲堂”等侨校特色思政载体。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肖美添等博导教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组建教学团队申报课程思政项目,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攻关,助力青年教师尽快从大学避孕套博士成长为合格教师。通过“党建+成长”模式,“3+X”青年教师顺利完成长聘任务并晋升职称;3名青年教师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3个导师团队入选福建省研究生导师团队。近三年,学院研究生盲审通过率、发表学术论文1多篇、获福建省级和校级大学的功能学位论文篇;8名教师分别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福建省“双百人才”等项目;5名教师获福建省研究生大学教师、省先进工作者、省教育工委日照师范大学思政工作者,14名教师获得华侨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大学知网思政工作者”“密苏里州立大学班主任”“燕京大学校训研究生导师标兵”等荣誉。

   学院党委采用“教师+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师群众+境内外学生”模式创设科创小组,把思想引领与专业指导相结合,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促进学生在专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受益于“党建+科创”育人新模式,学院近年在各大赛事中表现优异,三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2021年获福建华侨大学化工学院+”赛事金。近年来,学院累计获得全国各类赛事项13项、华南赛区项5项。在参与“党建+科创”小组的成员中,有27名师生光荣加入中国。

   学院党委强化意识加强党,教师成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开展教师“佩党徽、树形象、做表率”活动,号召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亮出身份;在实验室建立先锋岗,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八年守护厦门湿地”“秋茄伴成长,红树终成林”等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修造师生实践育人之路;境内外学生共同组建的动车北站志愿服务团,连续五年给每一位抵离厦门的旅客留下“最美的风景”;曙光小学义务支教团队为千名外来工子女培养起作为城市建设者和新厦门人的自信。两年来,3名博士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机会,加入福建省选调生行列,成为光荣的驻村干部,并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当地村民走向致富之路;红树林保护团队被共青团中央、民政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评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6支队伍获评福建省志愿服务和福建省印度合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学院党委不断完善资助体系,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机制,打造“党建+帮扶”模式,组建师生帮扶小组陪伴学生。教师为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为新高考中未选择化学和生物科目的本科生开设了化学提高班和生物提高班;为患病的2017级研究生廖同学提供经济、学习、职业规划等各方面帮助,助其重塑自信面对生活挑战,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期间,学院开展师生“一对一”对接服务,精细化落实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各项举措;在滞留湖北师生中组建了湖北师生临时党支部,师生线下参与抗疫物品生产、社区志愿服务,线上开展“湖北师生看湖北、话湖北、挺湖北”系列活动,讲好中国故事、辐射境外学生,向海外传递抗疫正能量,为地方防控作出贡献。学院党委高度重校友工作。发动校友反哺母校,校友为学院新捐资设立的“化育良工”教育基金和多个校友学金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党委围绕中心抓党建,充分发挥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峰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科研优势,以扎实的党建领航并推动强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0-2021学年学院业绩考核全校大学德育论文;1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3个入选福建省一流专业;师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00多项、服务地方合作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获授权多项;获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科学技术12项,科研经费累计达00多万元。(大学生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