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高等教育-北洋大学堂
清末高等教育-北洋大学堂
始建于15年10月2日,是中国k22所现代大学(大学生遍地都是),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由光绪皇帝御批,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6年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按照美国近代模式办学,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设立头等学堂(适合大学生的创业)、二等学堂(望城大学),学制各为四年。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大学的排名)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1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18年又设铁路学堂。1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学堂大部分建筑、设备和书籍被毁,被迫停办,于13年4月正式复课。
12年,清下台后,北洋大学堂改名北洋大学校,不久改名北洋大学。17年,国民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的时代。18年,北平大学区成立,改北洋大学为平大第二工学院。大学区制不久乃改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在各方压力下,国民行政院于19年12月将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因工学院地处浙江泰顺百丈口镇,故史称“泰顺北洋工学院”。
19年8月,抗战胜利,天津收复。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复校。10月22日,北洋大学正式复校开学。19年9月,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部令,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江苏大学如何)合并,为合并后的校名一事曾发生重大分歧,经刘锡瑛(大学试验班)力争,始改称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