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大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院校信息库-k22阳光高考

加拿大温莎大学世界排名2024-07-30苏州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分数

苏州大学-院校信息库-k22阳光高考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0年的东吴大学。百十年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培养模范公民的办学理念;传承和弘扬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和博学笃行,止于至善的优良学风;努力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

   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k22:k22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k22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k22家开设法学专业教育、k22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19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建国初由省立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后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批准,19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年苏州丝绸工学院、2000年苏州学院先后并入苏州大学。目前,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

   一百多年来,苏州大学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为社会输送了3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燠、郑辟疆、杨铁樑、查良镛(乐山师范大学)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更有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30多位两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大学学校现设1个本科专业;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东京农工大学),5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截止目前,我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学、工程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四川大学望江楼)前1%学科。学校现有2个人才培养基地,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我校牵头的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2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2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五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人,硕士生118人,博士生17人,留学生21人。全校教职工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k21青年基金获得者22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3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明确了“育人为本、教学为重”的教育理念,以通才教育为基础,以分类教学为引导,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实践,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全面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进入了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行列;设立了2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k22课堂”开展博雅教育。学校学生每年获得项200余人次。2013年我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并以团体总分全国第二的成绩再捧优胜杯;在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1个项目获一等、2个项目获二等,再次蝉联优胜杯。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和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陈艳青、吴静钰和周春秀三位同学共获得了“三金一铜”的佳绩,国际奥委会罗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谢。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学科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15年,自然科学领域获得项目7项,其中8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及人才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蝉联地方高校第1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励17项,其中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1项、二等3项;人文社科领域获得项目26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7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k21成果(大学各专业排名),其中二等3项、三等4项;30项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k21成果,其中一等5项。2014年SCIE收录论文20篇,位列全国学术机构第22位,其中“表现不俗论文”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表现不俗论文”占本校全部收录论文比例为.13%,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高校第1位。2015年我校共申报知识产权12件,其中国际专利申请件,授权知识产权0件。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1余万平方米;学校书资料丰富,藏书近400万册,中外文期刊3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1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个。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天津大学化学系、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徐州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心理学》和《苏州大学》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学术期刊,2015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篇,在全国11种高等院校学报转载量排名中排名第4位,在全国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名列第24位。

   苏州大学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年接收各类外国留学生2000余人次(大学必备清单),来校学习学类、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计算机、化学化工、建筑、社会学、园艺、英语、日语及汉语等专业。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纺织专业,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金融专业。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了双学位博士、本硕连、双学位学士等40多个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了中新联合开放实验室和功能高分子研究所,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共建了纳米科技联合研究院和绿色高分子工程与催化技术实验室,与法国爱迪特集团共建了测控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有效提升了国际联合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苏州大学积极探索境外办学的新路,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设了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

   苏州大学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界,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学科、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内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4年,距今已有20多年历史。目前仍座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0处,其中处、省级1处。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余处,其中拙政园山东科技大学寝室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虎丘、盘门、石湖、灵岩山、天平山、虞山等处都是的风景名胜。太湖绝大部分景点、景区分布在苏州境内。

   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中甪直、木渎和太仓沙溪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当代各个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

   苏州的绘、书法、篆刻流派纷呈,各有千秋;戏曲、学、建筑自成流派,独树一帜。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苏州大学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虎丘塔是的“中国斜塔”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被誉为“吴中k22名胜”(大学女辅导员)

   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苏州位于江苏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19,东经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