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党委常委:黄思光 吴普特 邬小撑 马建华 陈玉林 郑英宁 陈红 闫祖书 韦革宏 房玉林 庄世宏 孙马 李筱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k22陕西杨凌,是教育西华大学考研难吗直属、国家“9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河北科技工程大学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肩负着建设西北、兴学兴农、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19年9月,、国务院为实施西宜荷大学是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闽南师范大学学报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丹佛大学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山东济南大学省院共建机制,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西南网络大学等七扬州大学城省院局联合出台意见继续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建校以来,一代代西农人秉承“诚朴勇毅”校训,恪守“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教育理念,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形成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和“团结、求真、坚韧、自信”的西农科学文化,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大学的排名)。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5人,全日制在校生6人。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个本科专业。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学、社会科学总论、材料科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3个学科进入前1‰,农业科学进入前0.1‰。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早在19年建校之初,学校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学校高度重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教学名师5人,建成精品课程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频公开课4门、一流本科课程门,近年来入选规划教材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有综合素质教育学院。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多次获全西北科技大学+”大赛、“挑战杯”学术课外竞赛等赛事国家k22级别,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近30万人,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28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00余项,获成果1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学校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前沿,累计获得科技励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清华大学状元)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贴近“三农”、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合校以来,学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服务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与0多个地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30个、示范基地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亿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探索实践“三团一队”帮扶工作模式,相关工作案例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大典型项目,连续5年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建有农民发展学院,为服务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先后与全球个国家(地区)104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环境科学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具有接收中国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各类留学生6人。学校国际化办学实现了由“以外促内”向“走出去作为”的转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逐步成为我国开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地。主导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响广泛。牵头在丝路沿线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杨凌示范区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牵头成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组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上合组织大学(大学生违纪处分)。学校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孔子课堂于202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运行。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校将以习,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顶天”“立地”两个发展方向,积极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切实履行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乡村振兴四大学科使命,争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标杆、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标杆、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杆、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以及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标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持续奋斗!
学校所在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我国k22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k22的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片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将建设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杨凌示范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陕西省西安市和宝鸡市之间,有陇海铁路、西宝高铁和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西安市和宝鸡市均在公里左右,距咸阳国际机场不到百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杨凌示范区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她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南临渭河与秦岭,环境优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全国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风景区,被誉为“中国农科城”和“绿色生态城”。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亩。书馆馆藏印刷本书2.05万册,电子书203.16万册。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室、高规格体育馆、标准化的学生公寓(同济大学缴费)和食堂能够满足来自全国各地学生包括少数民族学生的口南京理工大学校徽(太原科技大学在哪)全面覆盖教学办公区和学生公寓生活区。学校农林博物院(嘉泉大学)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内目前的农业主题博物馆组群,有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于右任教育思想纪念馆、中国葡萄酒博物馆等7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树木园、中草药园、五谷园及多种植物种质资源圃等。博览园收藏昆虫标本1余万号,动物标本00余件,植物标本万份,土壤标本2000余种,农史文物及农具00余件,线余种,收藏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学校校园布局和谐统一,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显著,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