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大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黎明大学

黎明大学

【武汉大学建筑风格】历史vs建筑探寻珞珈山校舍年积淀

加拿大温莎大学世界排名2024-05-24黎明大学大学章程

【武汉大学建筑风格】历史vs建筑探寻珞珈山校舍年积淀

   19年3月,武汉大学正式迁入新落成的珞珈山校区一期工程开始授课。到今年春天,已有年的历史。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是师生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是武大学生校园原创的重要灵感来源,更是一代又一代珞珈人的情感依托。

   3月日,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珞珈·在地的建筑史:历史学家与建筑学家的对话”系列活动拉开帷幕。数学专业大学排名场讲座“珞珈山九十”邀请了《武汉大学建筑风格》的作者刘文祥老师与建筑系童乔慧老师深度对谈,带领校内师生一起重温珞珈山九十年前肇建的历史。

   有关武大校园,同学们常常有很多问题-澳门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为什么建在珞珈山?”“有一个校门为什么不在学校的门口?”“依山傍湖的校园,为什么拍不到依山傍湖的美景?”“为什么屋顶垂脊上吻兽都是小狗?”“为什么大部分的房子都戴着绿色的帽子?”“为什么理学院的屋顶是一个大圆球?”学生专门制作了一个小频向老师们提出这些疑问。

   珞珈筑记:一座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的诞生是佛蒙特大学本系统梳理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建造过程的专著。该书作者刘文祥系统地讲解了武大珞珈山校区肇建的历史及其过程。他指出,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华洋结合”的典型代表。清末民初,国人的主流思潮是西化,很多新建的公共建筑与私人住宅都趋向西洋风格,但当时的外国建筑师却开始学习中国本土建筑的风格,形成了一种“国人学西洋,洋人学本土”的奇异现象。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的规划与建设正是当时国际合作的典范。刘文祥介绍了筹建者蔡元培、李四光、王世杰、叶雅各、美国建筑师开尔斯(亚洲大学排行榜)、德国建筑师石格司(新乡有几个大学)、美籍华裔李锦沛(山东大学材料),以及施工方沈祝三等先生在校舍的选址、设计、建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强调了各方在其中的合力贡献。

   随后,童乔慧从建筑学专业角度,对讲座中提及的建筑材料、结构以及设计施工问题进行了补充。她指出刘文祥所说的设计团队合作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建筑设计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一栋建筑的完成,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同团队的齐心协力,而我们今天面对历史建筑遗产的修缮,挑战也非常大。

   建筑群分布形态、合院式结构选择、屋顶形式的差异,到施工方的困境与情怀、屋顶青绿色瓦片的由来……师生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学们尤其感兴趣的问题是,武大后来的建筑为什么不沿用最初的风格?童乔慧指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就像一个人的穿衣风格也随着他的年龄和时尚观念变化更新。我们要做的不是止步不前,而是要站在现代的角度思考怎么融入传统的建筑风格。

   活动发起者郑静老师指出,我们今天看到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历史建筑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近一个世纪之前,由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才克服种种困难,共同努力而成。这也正是珞珈山给我们的精神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