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才引领兰州市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智力引擎
坚持人才引领兰州市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智力引擎
近年来,兰州市全面贯彻习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市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17.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迈入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全国15个创新策源地城市之一,为系统推进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正月十五,年味还未散去,兰州肽谷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已经专注地投入到实验中,扎实推进多肽药物的研发进度,会议室内学术讨论气氛浓郁。入驻园区两年半,兰州肽谷研究院就基于“多肽信息压缩技术”这一项国际专利构建的“五肽全库”,进行了大量的多肽药物筛选工作,已经筛选出了活性多肽、靶向肽和穿膜肽。
“兰州是研发多肽药物最有希望的地方,这里有生物技术专业研究走在前沿的高校,也有懂技术、能吃苦的科研团队,更有省、市、高新区各级人才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一切都吸引我从广州毕业后就来到兰州肽谷研究院参加工作,也希望在这里能发挥我的价值,创造出更多成绩。”兰州肽谷研究院动物实验室主管王黎明说。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一座城市何以赢得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青睐?实践证明,越是高层次人才,就越看重事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而只有营造一个适合人才创新创业的好环境,才能形成各方英才竞相汇聚的好格局。
打造创新创业好平台-大学体育教案兰州市建唐瑜兰州大学孵化器9家,培育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6唐瑜兰州大学总数五年内翻了两番多。集聚人才科技创新团队5个,申报专利5件、推广新技术1211项,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
发动科技创新强引擎,实施人才创新项目-法律专业的大学连续5年开展“十大科技创新项目”评选,举办4届“活力金城”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双叶型人工心脏瓣膜”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开展“揭榜挂帅”活动,“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研发”等6个项目成功揭榜。
构建产业集聚新高地-广东省药科大学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个,汇集科技成果及技术交易项目18项,支持重离子实现产业化,2021年认定技术合同项、成交额.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6%。兰州新区科技成果年产值达1亿元,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省、市各项人才政策的助力,让我二次创业的时候更留恋这片土地,也让我们的成果和技术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说起享受到的政策红利,甘肃朗乾环境大学三年的规划董事长王刚满怀感激。
王刚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甘肃培养的“土专家”,深耕环境监测科研服务行业20余年,被业界称为“环境生”。作为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刚希望将高品质分离膜及其应用技术成功应用于西北地区的黄河水、水库水和农村苦咸水等,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品质。
近年来,我市坚持引育并重,组织实施了一批具有兰州特色的人才工程,稳定现有人才,激励干事创业,为本土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分层分类实施金城萃英人才计划,选育领军人才、首席专家及名名师、乡村致富之星8名。突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2021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9.8万人次,同比增长.1%。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兰州市全力汇聚四方英才,在北京、上海以及美国硅谷等地设立16个驻外人才工作站,引进创新创业人才2000多人。先后赴清华、北大等高校,以“现场报名、现场面试、现场签约”的方式,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8人。推行以才聚才,通过高端人才“朋友圈”,集聚“海归”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名。兰州新区面向全国集聚各类人才6.5万名。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秉持着这样的工作理念,兰州市积极创新方式,拓宽引才渠道,柔性引才结出累累硕果。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柔性引进院士7名、知名专家4名,延揽博士后20人、博士8人。依托庞国芳院士专家工作站,兰州市食药检院成功获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
“省上、市上以及学校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我们整个团队的构成,以及我们的人才储备都有非常大的助力。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尽力发挥好对团队的引领和带动示范作用,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引进,以及进一步成长的助力。”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唐瑜说。
19年,唐瑜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在省、市各级人才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唐瑜团队围绕着如何在分子水平调控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功能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了多维度光学信息存储和智能生物探针构筑,并组装出稳定的无机-有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2019年,唐瑜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励计划”特聘教授。
人才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西华大学考研难吗资源,是区域竞争的核心要素。如何结合市情,加快建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体制机制,是当前兰州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打造政策体系,兰州市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等制度办法28个,细化疗保险、住房保障等9个方面优惠政策,构建形成“1+N+9”政策体系,使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的机制更加完善。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市县财政共同分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经费投入机制。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大幅提升,每年安排市级人才专项经费1亿元以上,每年投入2000万元设立“市长萃英人才”,设立了20亿元的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推行全域服务,先后给予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等家中央和省属单位项目扶持资金万元,为兰州大学兑现“市长萃英人才”00万元,对新入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拔尖人才每人补贴0万元科研经费。加强人才知识产权保护,挂牌成立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件。
全面提升服务,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0套,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提供3年免租住房或等额租赁补贴。开通高层次人才就绿色通道,每年定期开展健康体检。落实人才子女入学、配偶随迁,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的服务保障、叠加的利好政策,体现着兰州求贤若渴的态度。在兰州海纳百川的十足诚意之下,来自大江南北的各方英才,正在向兰州这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汇涌而来。
万元住房补贴、配偶就业安置……永登县招贤纳士出“硬招”电子科技大学周涛